Ad-1150
地產之友眼中的房地產 |
李健源 Kenny Lee
每日翻開新聞的頭版頭條,除了股市插水式的下墮外, 地產動態也一樣成為人們非常關注的焦點, 有錢人緊張, 看自己的資產縮水多少呢,中產人士在盤算何時會跌到谷底, 是否可以趁底吸納呢,草根階層也注視着房地產引致的百業蕭條,會禍及通漲高企的民生呢, 美國的確要面臨一個不短的經濟調整期.
相反,中國經濟仍保持雙位數強勁增長,人民幣升值, 各大城市的房地產前幾年一直攀升. 為什麽近期又實施調控, 壓抑增長呢? 上两個星期的地產之友茶叙, 長途電話訪問了中國房地產後起之秀---地產碩士曾遠明先生, 他帶着感冒的沙啞, 很詳細地分析了中國的形勢, 闡明了中國政府為了不讓美國過熱的房地產浪潮在中國重演, 要刹住盲目的炒風, 讓房地產向健康的方向發展,所以不惜用強制手段去干預市場, 限制外國資金的冲擊,預料, 這種壓制仍將會持續1-2年.
相同的一樣, 美國在這1-2年也將經歷最難過的日子, 只不過, 導致這種難過的不是來自政府, 而是自由市場的調整壓力. 不過, 用Saratoga金牌地產經紀 Mark Wong的話來說:市場的調整仍是視乎需求而訂, 在一些求過於供的地區, 例如他們所在的 Cupertino, Palo Alto等城市, 由於地處復興的高科技地區, 淪陷地區的資金流入,形成了劣勢中的英雄, 市場對房屋的需求仍然十分强烈, 例如近期一個叫價99萬元的獨立舊房屋, 居然仍有7個買主出價, 最後以140萬成交, 在這個全國性低潮中飾演了很特別的角色.
在上月底舉行的San Mateo拍賣會上, 一個Daly City的3睡2廁獨立屋, 叫價23萬元,成交近60萬元, 由此可見, 人口大量聚居的地方, 需求量仍是很迫切, 至今為止,價格並無太大變動, 例如三藩市的列治文區和日落區. 市民想在這些地方買到便宜房屋, 恐怕還不是時候,但有没有被迫降的機會呢?相信連美國總統本人在內也不敢有何高見.
另一個話題, 人們常常討論的: 大家記得香港 SARS之後的慘况, 對比高峯期,屋價下跌到只三分之一, 人們預期仍會下降, 著名的彌敦道,遍布出售的木牌, 一片狼籍, 有誰會在當時購買房地產呢? 但今天証明,敢在當時果斷投資的人, 他就是聰明絕頂的人, 你一定會責備: 為什麽自己不是那個人呢?
現在, 這個故事似乎又在我們身邊再現了, Sacramento沙加緬度的Tony Lau為我們介紹了當地的近况, 由於發展商屯積了很多的土地, 背負着一大筆銀行的貸款, 如果不盡快賣掉屯積的土地, 他們同樣會面臨被欠債困死甚至破產的厄運,所以他們會急於蓋好房子去爭取將土地脫手. 我們曾經徵詢過一些有經驗的房屋建屋專家:以市場今日的材料批發價格和普通沙加緬度的建築工人工資,要建好一間約為1600呎, 3房2廁的两層房屋要多少錢?專家說:起碼要20萬元.
而今日, 我們在沙加緬度, 真的見到有多處新地盤展銷處示範中, 由$19.9萬元起, 己經不是夢想了. 如果想各方面都選到盡善盡美, 也只是22萬元左右, 而且己經有2萬元的增值在內, 包括了雪櫃,洗衣機,厨房吊櫃和石板案面. 似乎真的如建屋專家所講, 22萬元買到的是房屋, 土地是白送的了. 恐怕, 在過去的多年中, 或者是將來, 都可能是絕無僅有, 前無古人, 後無來者的了.
這樣的機會現在有了,就在你面前了, 這到底是不是 SARS後期, 89大地震或911事件的地產谷底呢?, 如果錯過了, 何日會再來呢? 前面所講的 “事後孔明”會不會又在嘲笑你呢?沒人知道,從來都是低谷時没人敢動, 上漲時就一窩蜂。
正如我們地產之友李小姐所言: 她的投資策略是---没人敢投資時她就上, 一大群人蜂湧上時她就退. 正因為這樣,她屢戰屢勝, 一直立於不敗之地. 你認為她英明神武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