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d-1025
加州內陸房價的升幅
|
李健源 Kenny Lee
由2001年至今,加州境內的房屋價格中位數已經是翻了一倍.目前, 根據加州地產協會報告所述, 家庭收入最少要 $ 133,800 才能負擔得起一間價值$ 568,890的房屋. 據統計,只有14%的家庭有能力去負擔現時在加州沿海地區的房屋,比去年的18%又降低了4%,正是這樣,接照美國地產的趨勢預期,沿海城市, 例如三藩市灣區,洛杉磯地區的房屋價格在2006年的升幅會是10%而加州內陸地區的房價將會是19%,相對起2005年沿海城市的16%和內陸地區的25%是有所放緩.
內陸地區房屋之所以升幅能有較大比例的增長,其主要原因是其房屋價格能夠被承受率比海岸地區為高,例如在SANTA BARBARA地區,只有6%的家庭能承受當地的中位價屋,而在加州的內陸地區,如沙加緬度,費斯盧市,麥迪斯吐市,士德頓市等,則有19%以上家庭可以承受當地的中位價屋,故此,肯定講,內陸的房屋一定比海岸地區為之活躍.
再加上沿海城市.百物勝貴,水費電費.垃圾費都是數以倍增長,購物稅也比內陸城市高.但生活質素反而大大不如,這就造成了移民潮的出現,前幾年.當一些人由北加州灣移入去沙加緬度,士德頓市等會覺得不習慣,無法享受到在三藩市市區的方便及飲食文化,但是,時移世異,這幾年,高地價的海岸城市逐步逐步地將居民逼移向內陸,令到內陸城市逐步逐步繁榮起來,華人的大量遷入,也令到華人社區熱鬧起來.超市成行餐館成市,每星期當豪景地產考察團來到加州中部的費斯盧市時,每每都要為午餐輪後過半小時,而且,點心.飯麵都不遜於灣區的鯉魚門餐館,這和三年前當考察團初次踏步沙加緬度市,而不知去哪里找午飯給團友醫肚的場面真是有天淵之別.
這一趨勢也正是被我們兩三年來見証得到,也符合經濟發展的原則,更有客戶很大膽地做出決定,他們將現時灣區昂貴的住屋趁勢賣掉,然後舉家搬入去更加內陸的鳳凰城,其三分之一的錢用來買屋自住,三分之一的錢用來開小生意,還有三分之一的錢就買間屋收租,實行過其樂也融融的享受生活,何苦在這寸土尺金的灣區過著”梅菜蒸豆豉”的艱苦生活呢!
其實,人也是以”適者生存”的動物,當年,赤手空拳來到,這片土地,不也是在”百無”的環境下,逐樣逐樣建立起來,從而得到今日較為安穩的日子.如果與其做高價房屋的奴隸,倒不如爭取做享受生活的主人.加上,亂雜的城市教育制度,也是今為父母者日夜擔心吊膽長遠的家庭計劃, 也是今時今日加州居民內移的一種不可忽視的動力.